Performing Arts and Literature

文學、電影、劇場、表演、藝術、生活......

姓名:
位置: Hong Kong

朝花夕拾

2010-04-13

我的台灣小吃札記



舒國治的書, 第一本買的是《門外漢的京都》, 成為我京都系列藏書中的一員. 舒先生的書從書名到裝幀到文字,都是妥貼的素雅. 這本《台北小吃札記》其實出了三年,其間也看過一些評論, 像《信報》有次專欄寫作者跟著舒先生的推介去吃, 但味道很普通, 有些失望. 但因為大家都知道舒先生強烈的個人主義審美口味, 所以雖然不合自己胃口, 但也感覺没甚麼大不了的. 因為寫的人是舒先生嘛, 大家就很體諒了.

此書直至上個星期才在沙田商務見到, 雖知按圖索驥去吃, 大有失望的可能, 但還是二話不說買了, 成為我台灣系列的藏書. 由於職業病, 買書一定會先看版權頁, 原來由我以前工作的出版社出版, 但一看排版到封面, 皆不是香港分部的設計,還是台灣分部的策劃,舒先生一貫的風格, 懷舊類似鉛印的字體, 豆青的封面, 疏落的排版, 散發著懒洋洋味道。 這本基本以文字為主的飲食書, 居然賣到第一十刷, 真不能小看飲食書的市場。

舒先生作為一個城市散步閒人,吃也是以閒為主, 介紹的基本上都是散落民居的小店, 很多小店開到中午就收檔, 如果是遊客,要起個大早, 辛辛苦苦的去找, 一本正經地去朝聖, 可能會破壞了那份閒心, 不太值得 。 所以此書介紹的小吃,大部分只宜目賞,以眼睛代替嘴巴, 作為另類轉移式享受吧.

舒先生書中的一些小店小巷, 前幾年數次的台灣之旅我碰巧去過. 兩個星期前的一個晚上,突然收到學生的電話,她告訴我現在正在花蓮的海邊, 啊?嚇我一跳, 原來他們去了台灣作單車之旅, 打電話來問我如只在台北待一天的話, 有哪些地方可以去. 我推介永康街, 這條舒國治也大力推介的街上, 有好些店都值得逛逛. 最好找個黃昏早點去逛. 我那次去是由原本在台灣中研院做戲曲研究的教授介紹,我臉皮厚到要曠她的課, 說要去台北玩, 還要原藉台灣的她介紹我好去處. 她就大力推介永康街.

永康街的啤酒
記得那晚在街口拿著地圖找永康街時, 有位主婦主動問我們要去哪, 她知道我們要去永康街就說, 我帶你去, 我是這裡的街坊, 她提著剛買的水果袋子, 開始一路和我們介紹永康街附近好吃好玩的地方, 又說剛才買的水果又便宜又好, 介紹我們一會兒也去買. 從路口的鼎泰豐, 到也吃小籠包的高記,再到度小月這些名店, 還有好些小吃檔, 賣胡椒餅之類的食品, 整條街熱閙得不得了.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永康街中間的小公園, 有一隊年青人在大樹下彈吉它唱歌, 裡面有日本人, 美國人, 台灣人, 聯合國一樣, 唱的歌中文, 英文, 日文都有. 地上放著牌子, 用中文寫著, 「我們不要錢, 只要啤酒.﹞ 圍著他們的街坊看得樂呵呵的, 不時去旁邊的便利店買半打啤酒, 放在他們腳下。年輕人唱累了, 就拿啤酒喝幾口又唱了. 甚麼是社區生活, 這裡做了最好的示範. 期間有個兩歲的小男孩掙脫媽媽的手, 跑到樂隊前, 聞歌起舞, 把大家樂得不得了, 樂隊主音的日本男生和小男孩一唱一和, 永康街小公園的黃昏於是飄散了滿滿的小吃, 啤酒, 與幸福的味道。

嘉義的雞腳妹
上阿里山之前,嘉義是必經的城市,舒國治書中推介的雞肉飯我也吃過, 小小碗, 配著湯, 挺有風味的. 坐高鐵到嘉義這個城市, 居然是意想不到的陳舊感與破落。整個城市好像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光裡, 酒店離文化路夜市很近, 晚飯後逛夜市, 賣的來來去去差不多, 但有一檔的名字吸引了我和老公, 叫雞腳妹。純真可愛, 不吃夜市食物的老公在我的命令下,買了一袋雞腳回酒店吃。站在酒店房間的陽台上, 啃著汁水鮮美的雞腳,看著樓下小街破舊已打烊的小吃店, 昏黃的燈光和路人, 嘉義的雞腳妹, 真的很有嘉義這座城市的氣息。

墾丁的鹹鴨蛋與魚湯
包了黃先生的車,去泡四重溪温泉, 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台灣泡温泉,相比起日本,這裡民間風味好多,這座温泉是古蹟,日治時期好像日本天皇也來過這裡泡温泉。現在是台灣一家大小的假日好去處。比起日本,這裡的温泉要穿泳衣,戴泳帽。一家大小泡好了, 就在池邊的枱椅上野餐,真是其樂融融。泡好温泉,出門準備上黃先生的車去另一站, 這位司機身邊多了幾個歐巴桑, 胖胖的黃先生笑嘻嘻地說,這幾位女士想我們可不可以載他們一程。雖然感覺有點怪怪的, 但我們兩人包了架七人車, 空著也空著, 没所謂啦, 就向幾位女士笑一笑, 歡迎她們上車。一上車, 她們嗶啦吧啦開始和我們講話, 大家互相交換身份來歷,原來她們是隨丈夫來墾丁潛水, 在凯撒飯店門口的草地的搭帳篷睡營地。(潛水野營的歐巴桑?) 話語間她們從後座一個勁地傳來從家鄉嘉義帶來的橘子, 還有剛才買的還微温的温泉水浸鹹鴨蛋。空口吃的鹹鴨蛋居然非常鮮美,一點也不鹹。說著吃著大家就到了好像是一個海港,那裡有個海鮮市場,歐巴桑們發揮師奶本色,我們隨著她們亂逛,亂吃。後來索性坐下,由她們發辦,叫了好些不知名的小魚,煮了個海鮮豆腐魚湯。一席人和司機喝魚湯,拿竹籤割著即炸的花枝丸吃,大家都知道吃完了往後一生可能再也不會遇上,這種旅途中的偶遇與隨興的快樂成了我的墾丁記憶。

關於旅行與吃,經歷越多,越發現按著旅遊美食書按圖索驥,失望的居多。因為抱著隆而重之的心情去,旅行不會輕鬆到哪裡去,吃得也累。反而是自己亂碰亂撞,無意間發現合自己胃口的食物,那份驚喜才是旅行的快樂。而食物多半因為人而美味,旅行要有閒心才會快樂。

2010-04-10

高智晟與山田洋次




2010年4月初的香港報紙有這樣一則新聞:

[曾傳聞被當局拘留而失蹤超過一年的高智晟繼兩星期前突然與親友通電話後,昨日現身北京一間茶館,高顯得較以往消瘦及平靜,但他接受記者專訪時強調自己身體情況良好,亦不願多談在失蹤期間,有否被當局拘留及虐待。

高智晟表示,過去的事令自己與家人付出代價,他在提及家人時多次眼泛淚光,又稱自己已無能力堅持下去:「這些經驗深深地傷害了我的最愛,經過深刻及慎重考慮後,我決定選擇平靜的生活。」他坦言盼能與家人團聚,又向支持者道歉。

高智晟○六年曾被內地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監三年,緩刑五年,去年二月被警方帶走後,一直下落不明,期間一度傳出死訊。而他的妻子及家人據報目前在紐約居住。]


面對這一則新聞,香港人和香港傳媒選擇沉默,是的, 除了沉默,還能說甚麼? 面對巨獸般的國家機器, 被迫選擇一些原本並不需要做的選擇. 究竟怎樣的國家才會要求國民在真理與親情間二選一? 選擇真理就必須犧牲親情? 如斯的選擇似乎才符合道德與大眾期望, 是否中國人都期望有烈士? 如今高智晟律師選擇向國家機器低頭, 不再過問中國的正義與真理, 我們又應以怎樣的態度來看發生在2010中國盛世的這起尷尬事件. 我絶對尊重高智晟的選擇,旁人没有資格作任何批評. 要批評的是迫我們選擇原本不需選擇的政權.

近年時尚雜誌好以[盛世]兩字概括今日中國,洋洋得意,但看過陳冠中[盛世]的讀者都對這兩字會心微笑, 其中包含的諷刺意味己被時尚商業社會所消費, 所平面化. 當今中國, 如果是靠抓放維權律師, 囚禁譚作人, 劉曉波, 趙連海來達到四海昇平, 和諧社會的太平盛世的話, 我絲毫不為身為盛世中國人而驕傲. 近兩年香港有太多財大氣粗的自由行豪客一擲千金買下香港豪宅, 廣東道上自由行在名店瘋狂掃貨, 香港人似乎享受著祖國盛世帶來的好處. 但看著這些和諧社會背後被犧牲的人, 這瘋狂經濟年代帶來的笑容後, 可有一絲蒼涼?

2008年山田洋次導演的電影[母親]其實可以反照近年的劉曉波, 譚作人, 趙連海, 以至近期的高智晟事件. 電影講的是二次大戰期間的日本,大學教授因為反對日本參加戰爭,侵略他國, 被日本政府作為思想犯拉去坐牢(和當時日本的主旋律不同,反戰就是破壞和諧社會嘛) , 電影描述他的妻子與兩個小女兒如何在丈夫坐牢期間,頑強堅苦的生活下去, 丈夫對真理與正義的堅持, 堅拒向軍國政府妥協, 做妻子以默默的犧牲, 堅忍的意志, 作為對丈夫的支持. 電影改編自野上照代的小說 [給父親的安魂曲], 導演山田洋次的電影則把重心移向為思想犯丈夫犧牲的妻子身上. 作品的結局是丈夫病死在獄中, 至死没有向政權低頭, 堅持自己的反戰理念. 而家中的妻子與一對小女兒在戰時的環境中堅毅的成長, 在得知父親的死訊電報後, 小女兒打開信箱居然收到父親來自獄中的信, 小女兒欣喜若狂, 對著姐姐說, 爸爸原來没死, 他回信了. 大女兒看了一看寫信日期, 告訴妹妹爸爸真的死了, 信是寫在發電報前的. 小女兒黯然了, 外面的雪下得好大, 母親則去了獄中領回丈夫的屍體.

當一個政權強迫國民在真理與親情中二選一的話,還叫和諧社會嗎?

2010-02-18

生活的熱情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書籍編輯,而那一年,我其中一份主要的工作是美食書製作。從新書意念,與作者傾談,訪問,進廚房採訪,與攝影師去南生圍的漁塘捉烏頭,元朗的豬場看母豬生了十二胎小豬,在酒樓貴賓房安排攝影流程,美術指導,去灣仔太原街買各式餐具,影相道具,到相片編輯,文字寫作,文章角度,風格、版面編排,與設計師通宵達旦的工作。
現在回想,作為人生第一份的工作,能有這樣的經驗是很難得的,也一再證實我與美食有緣,我深信熱愛美食的人一定熱愛生活。記得小學一二年級時聽父親說世上有份職業叫「美食家」,年幼的我深深為此著迷。但當然現實人生能當上蔡瀾的人有幾個,這個我是一早已是很清醒的。
但美食書我是一向愛看的,香港的杜杜寫的美食散文是我至愛,台灣蔡珠兒的《紅燜廚娘》寫「紅蘿蔔蛋糕」帶出母女間的愛恨, 林文月的《飲膳札記》寫新婚後為家人做的那些大菜,日本村上春樹小說中的那些咖啡,意大利粉料理,向田邦子的家庭料理,文字與食物的組合,輕輕滲出作家對生活的態度與熱情。雖然那年我製作的幾本飲食書因著種種限制並不是我理想中的飲食書,但起碼並不是那種只有吃喝玩樂的享樂書籍,起碼從文字到編排還是下了點心機的。起碼,第一本的飲食書中帶入了袁枚《隨園食譜》中某些飲食原則,爾後有些食物的文字中甚至引用了艾柯的《帶著鮭魚去旅行》這樣的小故事。當然作為編輯,書始終是人家的書,再怎樣用心也不能太多的越位,怎樣的作者應配怎樣的文字,我是很清楚的。
如果自己要寫,我想寫有靈魂的食物書,一定要飄著生活的氣息,讓人聞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情。
因著身體的關係,有了一個難得的假期,開始跟朋友學做蛋糕,其實只上了兩課,其中一課是在大冷的天裡做藍苺鬆餅,牛油凍得實在不像話,用電子攪拌機也要出九牛二虎之力,打得不锈鋼盤噹噹作響,實在有點驚心動魄。食物的製作過程有時會寄托了一個人的心情,也是一種情緒的抒解。當然如果成品理想的話, 那是額外的獎賞,值得大大得高興。如果能和心愛的人一起吃的話,這是世間最大的幸福。
朋友吃了我首次做的藍苺鬆餅後想要食譜,因為她的兒子很喜歡,其實有點不好意思,原本自己拿了一本本子記錄下來,現在要公開真有點没信心。但我還是希望這件鬆餅能傳遞愛,讓吃的人,做的人都感到温暖。

藍苺鬆餅 (6杯份量)

材料:
1.室温牛油 110g
2.牛奶 50ml
3.SOUR CREAM 2大匙
4.白糖 130g
5.低筋麵粉 200g
6.BAKING POWDER 2小匙
7.栗粉 2大匙
8.藍苺 1盒
9.蛋黃 1隻
10.蛋 1隻
11.鹽 數粒
12.橙皮 1隻

做法
1. 室温牛油加入橙皮, 鹽,用電動打蛋器打至軟身, 再加入白糖,打至發白軟身,呈菊花紋。
2. 攪勻蛋汁,分兩次加入1(已打好的牛油汁), 充份打勻。
3. 在2(已加入蛋汁的牛油汁)中加入SOUR CREAM 及牛奶,充份打勻。
4. 混合栗粉、BAKING POWDER, 低筋麵粉,分3次篩入3(混合奶汁的牛油汁),用橡皮刮刀拌和,要輕手,不要壓扁空氣。(此時可預熱焗爐)
5. 加入藍苺,輕輕拌勻。
6. 加入紙杯模中,以170度烤30分鐘。出爐前以竹籤刺入鬆餅, 看是否還有沾糕,如竹籤干淨即代表熟了。可以出爐。

我喜歡再磨咖啡豆,沖一壼即磨咖啡,開點音樂,放在漂亮的餐碟上,配銀叉, 與所愛的人慢慢分享,過一個美妙的下午。如果藍苺鮮甜的話,可以多下點,吃的時候小心燙,因為暖暖軟軟的藍苺會在口中爆開。

2009-11-23

太平洋的風

2007年冬天去台灣長途旅行時,錯過了台灣東岸,在墾丁遇到的幾個嘉義阿嬸多番建議我們下次一定要去綠島泡海洋温泉,也要去花蓮太魯閣。 我則想在東岸坐著慢慢的火車一個縣一個縣的晃悠。在墾丁的風吹砂,鵝巒鼻,我們聞到了太平洋的氣息。台灣東部的海,一定很漂亮。特別是在病中,這種想像更讓人心癢。
一年前托朋友從台灣買了電影《練習曲》的DVD,其實在墾丁騎單車實在很難,我們去的時候落山風很大,但沿著海岸仍看到那些騎著單車在公路上使勁踩的人。《練習曲》中的男主角像台灣觀光大使一樣,騎著單車帶領觀眾環島一週,讓我們看到了台灣山水人文之美。而電影中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風》真讓人融情於景,好想好想去東岸走走,吹吹太平洋的風。特別是在病中,又錯過了上星期的台灣月胡德夫演唱會,只好上youtube看看這首電影MV了,以撫平心中的遺憾與難過了。

2009-09-23

樹藝師

星期天去家後面的山邊看一個園藝農場, 陽光好猛,熱空氣像凝固了一樣, 幾乎透不過氣, 那裡有好多大型植物, 原來橡樹折了枝真的會流出白色橡膠, 原來勒杜鵑有好多刺, 原來攀藤的除了葡萄樹, 還有紫薇.
那裡的小蟲子咬得我腳踝痒得想踢人, 在一棵樹下乘涼, 問老闆的朋友, 這是甚麼樹, 男人拾了一片樹葉給我聞, 說是樟樹, 聞聞果然有樟木味. 然後老闆拿出一大堆繩子. 說玩不玩爬樹, 他們在考樹藝師的牌. 一人說我們要學如何在樹上救人, 一人說她是園藝治療師, 一個說他是退休藝術系教授.
熱到發暈的星期天午後, 發現原來有一班人在做我發夢的事情, 抬頭陽光透過密密的樟樹枝葉, 還是照得我一身都是汗.
忽爾想想, 日子又重新開始了.

2009-06-04

2009年6月4日


2009-06-03

天安門廣場2009年5月8日中午

廣場如昔, 亡魂仍在暗處呼吸........



周云篷‧潮濕的耳朵


5月7號晚十點, 走過中央戲劇學院的小巷子, 有間叫江湖的小酒吧, 門口寫著周云篷演唱會, 我們路過, 没進去. 想著後天會去五道口的D22酒吧聽他的演唱會. 後來從D22出來, 才知道, 那晚, 不應該錯過江湖, 因為周云篷的現場演唱, 聽多少次也會受到震動.

D22透不過氣的空間, 伴著吉它的吟唱, 歌詞鋪展的世界, 那一刻真有些不能呼吸.

除了那首著名的「中國孩子」正好獻給512四川地震中死去的孩子. 當晚他還唱了好多歌, 像浪遊在北京的五環, 盲人感受的街道, 汽車, 人群, 紅色推土機開進開進, 從北京到香港, 還有那些美好的古典詩詞, 還有自傳式的失明少年默默在電影院聽電影, 城市的房子, 生活, 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
盲人影院‧歌詞
这是一个盲人影院,那边也是个盲人影院。
银幕上长满了潮湿的耳朵,听黑蚁王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孩子,九岁时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从早到晚听着那些电影,听不懂地方靠想象来补充。
他想象自己学会了弹琴,学会了唱歌,还能写诗。
背着吉他走遍了四方,在街头卖艺,在酒吧弹唱。
他去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长沙还有昆明,腾格里的沙漠阿拉善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萨圣城。
他爱过一个姑娘,但姑娘不爱他,他恨过一个姑娘,那姑娘也恨他。
他整夜整夜的喝酒,朗诵着号叫。
(白)我看到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
他想着上帝到底存在不存在,他想着鲁迅与中国人的惰性。
他越来越茫然,越来越不知所终,找不到个出路要绝望发疯。
他最后还是回到了盲人影院,坐在老位子上听那些电影,四面八方的座椅翻涌,好像潮水淹没了天空。

北京的咖啡店

朋友介紹說酒店附近有一家美式食店, 叫「祖母的廚房」, 去過兩次, 一次是一個人在那兒看完本叫《孔雀》的書, 吃了個Brunch, 第二次是吃了杯香草奶昔. 環境很好, 可惜食物一般. 但北京的咖啡店的好處是, 真的是在街上, 透過窗外, 可以看街景. 裡面的裝修佈置很用心, 植物生得野,陽光灑下來, 讓人很舒心.


去得比較多是是國子監的「喜鵲」, 在那裡我看完了一本書. 喝過咖啡, 香蕉乳酪, 吃過pizza, 吃過蛋餅, 總結而言, 北京咖啡店的食物不太行, 咖啡往往太淡, 但我還是喜歡「路上咖啡店」, 窗外風光明媚, 決不是香港的商場連鎖咖啡店可以比擬。我喜歡真正的行「街」.


北京的文人故居

名人故居中, 算魯迅故居做得最全面, 因為它被納入了魯迅博物館的裡面, 故居小小, 可見魯迅生活的簡樸, 也見到在分配房間上魯迅如何在母親與朱安之間自處的痛苦. 魯迅博物館大堂的文稿雕塑很令人印象深刻, 而魯迅博物館對資料的處理, 展覽的規劃設計編排等都非常出色. 令人有驚喜, 而旁側書店也很專業, 有很多秘而不宣的珍品, 需要和書店女主人談天之間, 她才會不經意的出示珍品.



北溝沿的梁啟超故居, 徹底變了個大雜院. 從外面的圍墙可見當年飲冰室主人的氣派, 但如今院子裡凡有空位的地方都住滿了居民. 散發著隱隱的臭味, 屋頂的一籠鴿子咕咕地叫著.




南鑼鼓巷附近的茅盾故居, 作紀念館對外開放. 作為49年後的高級幹部居所, 故居的巷子也明顯高雅明亮.




燈市口的老舍故居, 老舍從這裡出發,走去太平湖, 文革的悲傷記憶. 院裡花木茂盛, 但對作家文革經歷的種種, 語焉不祥. 這裡己改成老舍紀念館, 可以參觀.




細管胡同的田漢故居, 不對外開放, 裡面是民居.

北京胡同生活




4月22日到北京, 5月12日離京. 在北京的三個星期, 剛好是春天.
住在東城區細管胡同口,酒店隔壁就是田漢故居. 再往裡走, 是剪子故同, 裡面有個菜市場, 一個單身女子旅居酒店, 總會想吃點清淡的, 有時會去菜市場買肖師傅的即炒小菜, 或者買點水果, 回飯店吃.

窄窄的胡同,漫天的楊花飛絮, 兩邊的春天的綠樹, 半掩的民居, 灰飛的胡同工程, 構成了我鼻子痒痒的胡同回憶.
還有那些美妙的胡同名字, 如大菊兒胡同, 府學同同, 北溝沿胡同, 黑芝麻胡同.....

2009-02-05

澳門超現實之旅


新春去澳門的前一晚,發現喉嚨痛,鼻塞塞,頭重腳輕,病了,但澳門還是要去的。

第二天一早出發,在便利店買了必理痛強效傷風感冒藥,期望能像廣告中的一樣,啪了可以立即潛水。 結果兩天吃了八粒必理痛,後果是連續一個禮拜都走在雲裡霧裡,西藥傷人吶!

剛到澳門,吃完飯一行十人坐巴士去酒店,就被老公遺棄在巴士上。上了車,我暈乎乎的戴著口罩看著車窗,眼皮快合上了,當時老公明明站在我對面,一不留神,怎麼其他人都在車外,車門卻關上了? 慌忙向司機大叫,才急急的拉開車門跳下車。而老公這時才剛回頭發現不見了我。(他後來解釋說以為我隨大伙下車了,完全不能接受的理由,老婆病了怎麼可以不看一眼就下車!)

怨恨得我啊, 那是又慌又暈,無法想像又病又暈又没錢又没電話流落在澳門陌生的街頭。(雖然没甚麼大不了,但當下那一刻真是是感覺到身體的軟弱啊)

戴著口罩逛威尼斯人,人潮海海,又是透不過氣的感覺。整個地方好假,不知意大利人來作何感想。貢多拉的船夫(應該是菲律賓外勞)穿得很漂亮,還唱意大利歌劇,但感覺十分荒謬,在這東方的商場中,遊客煞有介事的坐在船中享受,其他人在假橋假景上欣賞著這一切,大家都在努力的自我欺騙,集體落力的扮演,一切都有點超現實。

第二天星期天,在官也街附近的小山頭的聖母教堂遇上一堂彌撒,參加了半場,小教堂非常安靜,來的人都是殖民地遺留下來的葡國人,神父也說葡萄牙話,唱聖詩没有管風琴或鋼琴,我坐在後排,看不見詩班, 只聽見一陣好悅耳的吉它,後來領聖體的時候發現為聖詩伴奏的是一老兩少吉它三人組。葡文的聖詩非常好聽,真是一種魔力語言。葡國小孩負責收奉獻,小孩子認真的樣子看了叫人歡喜。彌撒完畢,神父和吉它手也就拿著架生走人,教堂就此大門鎖上,一切都好像没發生過。我和老公就好像去了個短暫的歐洲旅程,做了個美好而安靜的禮拜。

朋友說永利賭場有表演,剛好兩場都遇上了,第一場是地下冒出一棵金樹,第二場是地下冒出條金龍,厲害的是那個表演的天花板,由十二塊生肖立體銅像拼合而成,表演時會打開,完畢會天衣無縫的合上,老公吃舞台這行飯,對甚麼金龍金樹幻彩燈光等都說不算甚麼,唯有這個天花,讚了句,真係「奪寶奇兵」。說真話,這等誇張裝置只有賭場才承受的起。



真正超現實的要算是何先生的新賭場,朋友介紹說地下大堂有中國藝術品,甚麼象牙長城啊的。一進門,我就看見了朱銘的雕塑,應是太極系列, 但何先生所放的藝術品全部没有交待由誰做的,更没交代年份藝術品年份特色等資料,哦,我實在不應該以藝術館的要求來要求這個賭場的大堂。大堂正中放的,好像是有幾百卡的藍寶石和鑽石,那個倒是有證書和出產地證明的。大堂還放了好多只有清朝皇帝才會收藏的工藝品(現在己經忘了是甚麼),好像有甚麼玉啊,金啊的。幾百年前皇家的威風全在這兒了,令人有點不寒而慄。 回望永利,那個「奪室奇兵」突然好合理,鍾斯博士應該假扮威尼斯人的貢多拉船夫,然後藏身金龍中,最後勇奪何先生的百卡巨鑽,臨走時,或許還會回頭向朱銘的太極來個脫帽致敬。
後記:老公睇完,以現實主義的精神,提供第二個版本的奪寶奇兵大結局。(以呼應我們在何生酒店的相同遭遇)
話說鍾斯博士向東方太極公仔致完敬後,打算坐何先生賭場的巴士離開,怎知排隊時被實Q查飛,鍾斯博士問:賭場巴士唔係免費架麼? 實Q一臉不恥,笑笑口說道:「扯! 冇飛你學人係度排隊?」鍾斯博士唯有面懵懵走去隔離同鄉永利度坐免費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