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forming Arts and Literature

文學、電影、劇場、表演、藝術、生活......

姓名:
位置: Hong Kong

朝花夕拾

2006-06-19

說來話長談〈色戒〉(三之一)

李安下一個動作是拍祖師奶奶張愛玲的〈色戒〉,好奇心使我重讀了這篇張愛玲系列中算是冷門的小說,記得當年看完後很模糊 (也可能和没用心看有關)。這次看時有了角度,想想李安為甚麼會選它拍電影? 文本和電影的關係為何? 男女主角究竟適合誰來演呢,不禁增添了許多閱讀的趣味。
不單重讀〈色戒〉,也讀了張答辯域外人先生的文章〈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更從張的引文中片面睹得當時刊於《人間》批評〈色戒〉的文章〈不吃辣的怎麼胡得出辣子? -----評〈色戒〉,三管齊下,讀得浮想翩翩。

張在〈羊〉文的開頭寫:「拙著短篇小說《色戒》這故事說來話長,有些材料不在手邊,以後再談。」如何說來話長,成為歷史謎團。不過故事的背景是張所熟悉的,胡蘭成在汪精衛手下做事,特務的事或有所聞,而〈色戒〉背景中的香港上海,淪陷區的有錢太太,是張作品中常見的元素,唯一比較特別的是愛國青年與特務元素,但這也構成了李安改拍電影的原因之一,還有甚麼來得比大時代下家國情仇來得戲劇化,更有清純美艷女特務女學生吸引觀眾。荷里活的投資者光看劇情已放錢了。但張愛玲這麼簡單就不叫張愛玲了!

當年《人間》的域外人批評〈色戒〉的角度就是把故事看得簡單化了,更加上當時的「政治正確」意識形態,小說是「批評漢奸」還是「歌頌漢奸」成了批評指標。其實張愛玲寫的遠比007故事複雜,複雜的不是搞特務的劇情,而是對劇中人的心理描繪,把人性的微妙挖得極為深入,到頭來並不是批不批評漢奸的問題,而是兩性心理與家國情仇等錯綜複雜的關係。

在文本上,張愛玲也作了些實驗,如果把它當通俗小說看不會看得明白,這是一本影像化,片段化的短篇小說,當中有很多留白的地方,李安的聰明就在這兒,也就是說, 裡面那種情感的鋪排就可以交給導演發揮了。張愛玲在〈色戒〉中的文字充滿電影感,一開場的鏡頭是大特寫,幾隻戴了鑽石戒指的手,或許還涂了紅色的指甲油,在麻將燈的照射下推麻將,聲音效果出來,除了劈哩叭啦的麻將,還有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太太們的談話聲,鏡頭這時可以慢慢推開,而人在強光下也可以是模糊的,張用了黑大衣作代號,基本上不用逐一介紹出場的角色,只有主角佳芝才是重心。從遠景到近景,到特寫,到淡入淡出,畫外音,背景音樂,場面調度,flash back等等,張在小說裡一早已安排好,只等李安用線把它們串起來,再把男女主角的心理描寫填補好,就成了。

(三之一)

0 則留言:

發佈留言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 首頁